尊敬的会员   
网站首页 >> 知识 >> 文章内容

企业对于采购合同审计的重点是什么?

[日期:2023-10-23]   来源:  作者:   阅读: 0[字体: ]

1.审查供货方信誉及履约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在合同签约之前,应参与对采购合同的供货方信誉及履约能力的调查,考察其经营作风和企业形象,产品三包执行情况,售后技术服务情况,用户对产品的普遍反映,产品交货的及时性、可靠性;考察供货方的设计开发能力、加工制造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此外,供货方的资信能力、生产作业环境、运输条件等也属调查内容。

内部审计人员事先介入采购合同供货方的调查,可以保证企业采购到质量优异、符合使用要求,并能及时准确运达的货物,以避免一些风险性损失。若内部审计人员事后才审查采购合同,则应抽取一些重要的采购合同,检查或询问采购部门的有关人员是否对供货方的上述情况充分了解,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审查采购合同经济性与效益性

通过对采购合同的采购价格水平、采购批次、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分析,抵制各种不合理的采购合同,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市场调查,收集有关采购标的物的价格、质量等方面的信息,用比较分析法来评价采购合同的价格水平高低。

特别应注意两种情况:一是采购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采购人员是否存在不正当行为;二是采购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但质量低下,同样要查明采购人员是否存在不当行为。审查采购合同的效益性还要注意采购的数量是否与企业生产消耗数量基本一致采购批次是否与生产批次合拍,有无积压或断料现象。若拟大宗采购的标的物有几家备选供应商,此类大宗的采购应通过招标的方式签订合同,以寻求价格便宜、质量较高、服务周到的货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审查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

对采购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审查,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审查的内容主要有:

(1)审查采购合同标的物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

(2)审查采购合同的各种数量标准,控制采购合同供货数量与期限,减少货物库存量和资金占用额,以加速资金周转;

(3)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提高采购合同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以保证合同履约率;

(4)审查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对等性,如质量标准、技术条件、技术要求、验收方法、付款方式与期限、运输中的责任等都要明确具体,以防止出现无谓的纠纷;

(5)审查双方意思表达是否准确,有无理解上的偏差,合同中有无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措辞。

4.审查采购合同履约情况

采购合同签订之后,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检查,掌握采购合同的执行动态,及时发现采购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纠纷,并核对事实,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及时处理合同纠纷,维护采购合同的严肃性。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